APP下载

赵志刚团队AM综述:共振腔增强的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

2023-03-24

  电致变色是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特性(透射率,反射率或吸收率)在电流或电压刺激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由于其独特的低能耗和光开关特性,广泛应用于显示器、智能窗户、防眩光后视镜以及电可调光学元件等领域。然而,传统的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通常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单调的颜色变化、较长的响应时间、复杂的器件结构和较差的循环寿命等,这限制了它们在更广泛领域应用中的发展。 

  光学谐振腔在现代光子学中发挥着无处不在的作用,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提供强大的光学约束和巨大的光-物质相互作用。近年来,多种类型的光学谐振腔,包括等离子体腔、米氏谐振腔、法布里-珀罗腔、光子晶体腔和混合腔,被引入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中以解决传统材料及器件的固有难题。它们可以在超薄的电致变色层中产生强烈的电磁近场增强,可以将电致变色材料在电致变色过程中微小的光学常数变化转化为高对比度的颜色变化,以此实现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的多色甚至全色调谐。然而,随着多彩电致变色技术的快速发展,仍然缺乏对这些新兴的共振腔增强的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的全面概述。因此,在这篇综述中,研究者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类型光学谐振腔的多色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的最新进展及其先进和新兴的应用(图1)。研究者还全面讨论和总结了光学谐振腔的原理、相关材料/器件以及多彩电致变色性能。最后,讨论了共振腔增强型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的挑战和前景。相信这篇综述有助于促进光物理学、电化学和材料科学之间的交流。 

  该综述论文以Resonant-Cavity-Enhanced Electrochromic Materials and Devic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生陈健为该综述第一作者,赵志刚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对外合作项目以及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图1. 基于不同类型光学谐振腔的共振腔增强型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及其新兴应用 
关闭窗口
  •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