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数亿的新冠感染者在急性期症状消失的数月后仍面临长期后遗症的困扰。根据202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指新冠感染后3个月出现症状,最短持续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症状主要包括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问题(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称为脑雾),还包括嗅觉和味觉丧失、肌肉疼痛、胸痛、心悸、食欲不振、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然而面对复杂的长新冠/后遗症症状,全球尚缺乏对新冠康复者长期后遗症表型特征的系统认识及相应的临床指导建议,为了总结新冠康复者的长期后遗症的临床特征,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团队联合武汉市武昌医院在武汉市建立了基于社区的新冠康复者随访队列。 文章截图 2023年1月23日,陆林课题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The phenotype and prediction of long-term physical, mental and cognitive COVID-19 sequelae 20 months after recovery,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 in China”的文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逸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研究员师乐和武汉市武昌医院心理治疗科主任姜振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陆林、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副研究员鲍彦平和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李相友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在2021年10月至11月间对武汉市洪山区曾在2020年12月前感染新冠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最终纳入1000名15岁以上的新冠康复者。采用潜变量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的一般、心肺、精神、神经认知和消化五大系统的27种症状进行分类,确定了4种后遗症分型(图1、图2),分别为完全康复或轻度组(44.9%)、中度伴随躯体症状组(29.2%)、中度伴随认知和精神心理症状组(9.6%)和重度组(16.3%)。 图1 根据性别、年龄、急性期严重程度和后遗症分型分组的后遗症症状 图2 根据4种后遗症分型的后遗症症状率(A展示具体症状,B展示五大系统) 此外,研究团队探索了影响后遗症分型的因素,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具有精神疾病病史、诊断为重型或危重型新冠和急性期住院时间长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后遗症;年龄小于60岁、合并基础疾病和诊断为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者,更容易出现以躯体症状为主的中度后遗症,而急性期长期住院的女性则更容易报告以认知和精神症状为主的中度后遗症。 本研究针对不同严重程度后遗症的新冠康复者提出不同的康复干预措施。对于近一半的无后遗症或轻度后遗症组,不需要进行干预,只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对于近三成的以躯体症状为主的中度后遗症组,可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干预,帮助康复者改善躯体功能;而对于约1/10的以认知和精神症状为主的中度后遗症组,可以进行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的认知功能训练,改善认知问题,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行为干预,改善抑郁、焦虑、失眠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约1/6的重度后遗症组,应采取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干预模式。 本研究针对2020年感染致病性较强的原始毒株的新冠康复者的后遗症进行分析,发现新冠感染20个月后,部分康复者为后遗症所困扰,需要根据不同的后遗症类型开展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从而使康复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该研究对目前致病性较低的奥密克戎株感染者后遗症的康复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