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清华新闻网2月15日电 2015年,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小梅教授创新提出、团队合作完成以心外膜左室单心室起搏再同步化替代CRT治疗儿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解决了儿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这一国际性难题。历经八年随访,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因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受损的心功能,均于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器六个月之内逆转恢复正常。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简单的可行性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在儿童中较少见,由于其病变的左束支失去传导功能,心电传导系统仅依赖右束支传导,因此改变了正常心电激动顺序,左室侧壁激动明显延迟,心脏运动失同步,长期将出现心室不良重构,导致心功能受损。严重者表现为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下降,类似扩张型心肌病。 CLBBB儿童术前与术后心脏彩超的应变图形对比(红色箭头)A图为术前-应变曲线显示心室收缩杂乱无章;B图为术后-应变曲线显示心室收缩统一 CLBBB合并心功能不全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三腔CRT可以改善左、右室同步性,逆转心功能,为成人CLBBB合并心功能不全传统的经典治疗方法。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因体格小、血管细,成人经冠状静脉窦途径植入三根电极实现CRT治疗方法难以实施于儿童。儿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始终受到限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 李小梅在国际上首先创新采用的经胸心外膜途径植入左房左室双腔起搏器替代三腔CRT的治疗方案,采取左房感知左室单心室起搏模式治疗儿童CLBBB导致的心功能不全,使得儿童心脏同步化治疗成为可能。 其优势在于,该方法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特别适用于低龄、低体重儿童。心外膜途径两根电极和双腔起搏器替代了三根电极和三腔起搏器,不仅整体治疗费用降低,还解决了儿童血管细、电极植入困难及植入后容易造成血管狭窄闭塞的风险。此外,通过调整起搏器参数设置并辅以服用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及/或洋地黄类药物)延缓房室结传导的综合管理,达到左、右心室同步化的最佳状态,治疗效果好,最终可逆转心功能损伤。 近日,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李小梅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左心室起搏治疗儿童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pac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ardiac dysfunction caused by idiopathic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起搏和临床电生理学》(PACE-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李小梅专注儿童心律失常的药物及介入治疗40余年,多项研究成果为国际国内创新或领先,其开创性成果的取得不仅仅是专业学术上的成就,更使此类患儿摆脱“不治之症”的阴霾,恢复健康,快乐成长,也让更多家庭幸福快乐。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ace.14652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