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
关闭窗口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在内分泌学领域权威顶尖期刊DiabetesCare发表题为“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PM2.5and Its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Evidence From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From China”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基于人群队列探讨了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对糖尿病的影响,发现了有机碳为首的多种组分与糖尿病风险的关联,可为细颗粒物特定组分的靶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我校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为论文第一单位,华西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思成与副研究员郭冰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赵星教授和贵州医科大学洪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李晓松教授曾任“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西南自然人群队列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该研究论文主要参与单位有: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大学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PM2.5)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PM2.5是由多种化学组分构成的混合颗粒物,主要包括黑炭、有机碳、硝酸盐、铵盐、硫酸盐等。即使整体质量浓度相同,PM2.5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效应都可能因组分构成不同而有所差异。然而,PM2.5组分与糖尿病的关联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加权分位数和、分位数G方法、LASSO等方法,分别探讨了单组分暴露、多组分联合暴露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黑炭、有机碳、铵盐、硝酸盐、土壤微粒与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且老年人群中危害更大。联合暴露于PM2.5及其组分也与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其中有机碳为最重要的污染物。该研究是全球范围内关于PM2.5组分与糖尿病关联的首个流行病学证据,从组分层面证实了PM2.5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可通过控制PM2.5的有机碳来源来降低其对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iabetesjournals.org/care/article/46/1/111/147938/Long-term-Exposure-to-Ambient-PM2-5-an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