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杭电2019·世界IT青年科学家论坛

2019-04-04

引子:通过采访杭电2019·世界IT青年科学家论坛,我们惊叹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感动于海外游子对故土的向往,回国对他们来说,到底是不是必选项?未名空间的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Aalto大学博士后 刘玉龙

    我们这些在国外的青年学者目前的情况是,有的想要起步,有的正值瓶颈,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依托和发挥,而近几年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形势也越来越好,当国家整体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给我们这些青年学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这刚好与我们的需求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在国外很多有回国发展意愿的青年学者,并没有很成熟的通道,或者说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样迈出这第一步,现在国家有了这样的平台,所有的程序都已经相当完善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再倒退5年、10年的时间,不会有这么好的机遇,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决定回国发展的重要原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顾名思义便可以知道,电子信息类是它的优势学科。杭州是浙江省会城市,位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领先的城市,作为电子类信息类学科为主的杭电,更能和杭州这座城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甚至也可以说是互相成就。所以我们都说,杭州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城市,杭电也是一片海纳百川的乐土。这次的论坛容纳了全球各地的很多精英学者,大家互相交流,一定能通过思想碰撞出一些有趣的东西。

 
 
英国伦敦大学博士 徐浩

   我从事的行业是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微纳器件应用,这个方向的研究非常烧钱,目前在英国留学,英国近期的经济越来越不景气,还面临着脱欧等一系列的问题。刚好国家现在对人才引进开始重视并大力支持,所以现在回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整体的硬实力越来越强,杭电是我的母校,也对口我的专业,而国内人才的缺口还很大,所以我认为,想做大事情,还是要回国。

   像我们这样刚回来的海归,实验平台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我们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实验平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国外的时候能保持高产(产出一些质量很高的文章)。所以我们希望在国内也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希望国家能在资金和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我成功顺利的度过由国外向国内转型的适应期。当然,了解到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我还是很有信心和期待的。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 朱舫

   在国外生活了3、4年,感觉始终不是很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比如像是看病吃饭、出行和移动支付,都觉得国内更加方便,我的亲人也都在国内,所以对于祖国我还是有很强烈的归属感。

   国内办同类型的论坛是很多的,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海归来说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因为在我们不太了解国内各个学校形势的情况下,通过这些论坛,可以快速了解到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上到校长,下到学生,都可以有深入的接触和交流,这比自己单枪匹马去撞南墙要有效率得多。

   回国这个想法已经成型,我个人是比较专注教学和科研,踏踏实实做事,国家和学校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我们能做出更多的成果,对我们来说,这首先是一种推动力,让我们回国之后不至于到了舒适圈就停滞不前,还没有经过考核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和挑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Sam Shi

   其实对于所有在海外的中国学者,从出国门起,都有一个会反复思考的、永恒的问题:留在外面还是回国?我在美国已经呆了6、7年,初衷是想要留在美国发展的,一方面是家人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中国的形势让人顾虑,科研人员待遇低、经济压力大、买不起房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从去年冬天开始,陆陆续续有很多大学来到伯克利进行宣讲,国家针对海归有很多新的政策和形式,同时也向我们发出邀请,让我们回国来看看,一开始我并没有报太多的期望,但是自从我回国,在大江南北各个大学都考察过后,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和大学巨大的变化,对海归的政策和力度也是让我感到惊讶又惊喜,现在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待遇已经非常和国际接轨了,于是我下定决定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初做这个打算的时候,我还只看数字,也就是资金,觉得谁给的资金多,就去哪个大学,但是当我来到杭电,我却改变了想法,数字固然重要,但是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杭电给予我们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超出了我的期待,通过两次来杭电,和朱校长进行深入的交流,我发现杭电近几年发展如此迅速不是没有原因的,杭电坚持成果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它给学者提供了非常大的舞台和施展空间,也就是说并不是选择留在杭电,人就必须呆在杭电,只要能做出成果,你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期望自由发挥,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还有就是物尽其才,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类型都有不同,杭电也会根据每个人的差异进行调整,争取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最优质的资源,而对于去而复返、跳槽的学者,杭电仍然充满了巨大的耐心和包容性。

   生逢盛世是我这次回国最切身的体会,想做的事情、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我会尽快回到国内落地生根,创新和创业并重,利用好国家和学校给我的一切优质资源,无愧于心,做出让国家满意的成绩。

 
青年学者、研究员 颜成钢

   我前些年是一直在念书,紧接着就在高校里当老师,所以我对高校招收人才的相关形势是比较了解的,以前只要有海外经历的博士,学校里都会非常重视,会给予行政职务和各种资源,但是现在随着国内经济、科技发展起来之后,学校的招收政策就不单单是看海外资历了,更重要的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就比如我们杭电,这次虽然邀请了海外很多知名高校的海归来参加论坛,但在招收人才的时候,也需要经过面试和已有成果的筛选。而在筛选已有成果的时候,也不再单单是看成果数量,而是对质量的要求占据首位。除了专门针对海外人才的论坛,杭电平时也会有针对本土博士的招聘活动,他们的待遇和海外博士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本土博士和海外博士相比起来,也是各有所长,海外博士拥有漂亮的履历和与国外接轨的研究方式。而国内的博士也丝毫不逊色,一直在国内成长的本土博士,对国内的生态环境比较了解,跟着老师申请项目的时候对国内的相关部门操作流程都很熟悉,不同项目申请部门的侧重点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海外博士归国以后,不可避免的就会面临着一阵子“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也是每个海归必须经历的磨合的过程。

   我觉得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学子,都要有家国情怀。如果常年在海外,生活多少还是会有些缺憾的,以前的对于国内环境的一些偏见确实存在,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会一成不变,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的国家、整个环境都在慢慢变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人一起才可以做一些大事情,合作才能共赢。

  
青年学者、研究员 孔嘉

   我也是经历过一次从海外回国的过程,对于选择回国这件事有很深刻的体会,目前博士在国外发展,教职是很难拿的,可能要一直做博后,对生活影响会很大,这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这个艰难不在于学术上攻克了多少难关,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和家庭都会陷入两难。家庭团聚困难,未来也充满不确定性,这让我很没有归属感,精力也很难完全放在科研上,所以祖国才是给我强大安全感的来源。

   在决定要回到杭电的那段时间,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杭电带给我的温暖和尊重,当时需要在国内办很多复杂的手续,但是我一次都没有回来,杭电的老师全部帮我办理妥善,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我所有的问题都能耐心细致的帮我解决,这让我充满感激,但是杭电带给我的感动远不止此,这是一个充满自由、敢于创新的地方,别的学校都会给我们限定方向,有很多条条框框的规定,杭电却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对于我们的想法都给予充分的尊重,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杭电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像家一样。

   故土难离或许是每一个渴望归国的海外学者们萦绕在心中的愁绪,中国的经济发展世界瞩目,与此同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回”是“不回”, 对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学子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原创
                                                                                    作者:宋紫君
关闭窗口
  •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