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职位搜索     企业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回国资讯
临沂临港区:招才引智 让梦想在临港生根开花
来源名:齐鲁网
分类:信息  创建于:2018-07-05 被查看:1839次
盛夏时节,傍晚时分,落霞满天,杨成鹏看着100亩地的香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成鹏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杨成鹏在临沂临港区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

“临沂临港区环境优美,人民群众朴实,政府扶持力度大,政策服务好,我在这里成立了农副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生产红薯,采用土地承包+农户种植模式,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实现全过程管控。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打造出像厉家寨大樱桃那么响亮的红薯品牌。”杨成鹏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像杨成鹏这样的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的事例还有许多。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临沂临港区牢固树立“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工作理念,把招才引智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和支撑,积极拓展渠道招引人才,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狠抓人才引育留用,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以优越环境留住人才,促进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双赢发展。

产业+平台,做好聚才文章。栽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临沂临港区坚持“一把手”抓人才,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建立健全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精准划分职能、强化落实效能。围绕“4+N”产业培植计划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升级发展需要,精准响应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对全区58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调研,征集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24个、企业基础人才需求岗位730个,为精准引才奠定坚实基础。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建设程度是推动地区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重要助力,更是科技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为此,临沂临港区以服务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创新基地和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积极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四位一体合作模式。目前,我区已与50余所高等院校、3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家,其中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2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7家,建成省市级科技孵化器2个。

内联+外引,做好引才文章。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深入做好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结合文章,积极开展走出去,在招商的同时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组织开展“人才回乡”活动,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人才回乡创业,助推能人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传,建立临港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台账,收集787名临港籍在外人才信息。今年以来,全区对接各类高层次人才63人次,达成合作意向16人,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9名,其中引进B类创业人才3名,B类创新人才2名,C类高学历人才4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杨成鹏在我区创办临沂临蔓香农副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清华大学研究生张康正在我区注册创办农产品电商公司;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人员张枫然在我区创办山东旭坤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泰山学者”张洪霞已与山东刘家东山果蔬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鲁东大学农业科研实验基地。

输血+造血,做好育才文章。临沂临港区在大力招引人才的同时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统筹推进各类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通过深入挖潜,梯次培育本土实用人才,有重点选拔培养一批本土优秀人才,培育壮大实用型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拓宽本土人才成长通道,丰富人才结构。目前,已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培训800余人次,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国内知名院校培训4次,成功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41人、知名企业家37人、专业技术人才储备1871人。

服务+关爱,做好留才文章。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从。临沂临港区一直在“留人才”上动脑筋,在“用人才”上下功夫,不断充实服务力量,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落实好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待遇。集中建设或储备一批人才安居房,作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周转房,强化人才购房住房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开辟人才“绿色通道”,设置人才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高校专项服务,多途径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需求,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定向就医等综合服务;继续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体系,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强广大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努力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猎头合作 | 使用说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Unknown Space, sinc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