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职位搜索     企业搜索
未名海外人才网论坛 >> 职场新资讯 今日主题:0 今日文章:0 总主题:358篇 总文章:358篇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第1-0,共0[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2007-01-15 03:27:54 [联系我]楼主
 用户:dyduan
 性别:女
 地区:中国大陆, 北京
汽车业互挖研发人才刚开始? [引文回复][回复
      11月,被誉为“自主品牌发威”的北京车展吸引了60万参观者和全国媒体记者的聚焦。

  就在车展开始前,一则新闻提前为火爆的车展“热身”:11月上旬,华晨公司的原研发副总裁
赵福全加盟吉利。职务吉利公司是副总裁,主要负责领导吉利汽车的研发创新工作和出任中国汽车
工程学院的院长,培养汽车人才。

  单看这起事件,当然承认吉利汽车抢才快跑一步。李书福曾用一句话概括了吉利的成功经验:
“我们最大的‘秘密’,就是‘人才’和‘创新’!”

  而联系整个汽车业的发展,赵福全这次的加盟就是情理之中。并且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跳槽、
挖人和人才转投、加盟的新闻在汽车行业爆出。

  首先,整个行业研发人才供求差大。从整个工业对研发人才的需求上看,虽然中国被称为“世
界工厂”,而实际上却一直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尴尬角色。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中国工业的自
主研发上的致命伤。随着中国工业依靠企业内部改革拉升企业效益的速度正在降低;依靠大规模外
部投资产生效益的推动力减弱;印度等国家的更多廉价劳动力冲击劳工市场;伴随着人民币升值,
外国投资的成本在增加这几个变化,中国工业开始打响了自主品牌攻坚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工
业必然迈进从产品代工走向研发创新、自主品牌打造的道路。相应的,研发人才就出现了集体性需
求旺盛。尤其是对车型更新的速度要求非常高的汽车行业。

  需求是庞大的,而且是急促的,反观人才供给就显得非常不足。第一,研发人才缺乏储备积累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成熟的技术领军者在企业中少之又少,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是不能胜任
的,而行业大幅发展之前,企业旧有技术人才曾因为经济支持不足,研发停滞造成技术更新断档;
第二,汽车研发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汽车制造业的后备力量薄弱。商贸、英语、计算机等专业
报考人数庞大,而机械制造、物理等冷门学科报考量就相对少;技校学生的素质和企业要求相差又
比较远;企业学校培养人才刚起步,人才孵化需要相当长时间,不能应付行业快速发展需要。

  对比之下,人才需求是井喷式的;而人才供给总量少、质量不高、速度慢。企业的人才,似乎
短期内只能“业内二次分配”。

  再从双方达成意向的可能性分析。汽车企业也许自主创新的意识都很强烈,但各自的经济实力
和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不同。这种不平衡,容易造就人才流动的可能性增加。研发人员在不同企业待
遇不同;企业对待人才的管理方式不同。当传统的奖车奖房PK前卫的期权激励;传统的家长式管理
PK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你猜哪个会赢?

  同时,研发人才是比较重视工作成就感和勇于自我挑战的一族。当个人兴趣和企业文化不谋而
合会发生什么?最早打起自主品牌大旗的企业,揽才就胜于此。

  最后从引进研发人才的经济基础上分析人才流动的可行性。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有些行业的发
展步伐是比较快的,汽车业就是典型。这几年汽车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格外火爆,销售旺季到来前
,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车型上市。多数企业在市场的空前火爆中都赚到了第一桶金,既有了支持自
主研发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尝到了车型更新的甜头。有些厂家更是前期靠车型模仿省下庞大研发支
出,推出了具有杀伤力价格的经济车型,虽然官司缠身,却挡不住企业挣快钱的脚步,有了原始积
累,在后续发展上就可以从容谈战略,筹谋做高端了。虽然自主研发是许多工业企业的战略选择,
但汽车业现在似乎更有能力和动力完成。

  综合分析人才供需差距、人才流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不妨大胆预测:今后汽车业还将迎来更
多涉及研发人才的人事变动。
※ 来源:未名海外人才网 http://www.Rencai8.com ※
第1-0,共0[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猎头合作 | 使用说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Unknown Space, sinc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