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职位搜索     企业搜索
未名海外人才网论坛 >> ☆求职☆创业大讨论 今日主题:0 今日文章:0 总主题:358篇 总文章:358篇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第1-0,共0[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2007-01-30 00:37:17 [联系我]楼主
 用户:dyduan
 性别:女
 地区:中国大陆, 北京
2006商业情绪 [引文回复][回复
      一位法国哲学家曾经总结说,任何总结都是虚假的——“包括这一个”。你也可以把下面10
个关键词所总结的2006年的商业情绪看作是虚假的。过去的365天在每个人看来都是不一样的365次
日升日落,不过,等你抛开商业的面纱,看看真实的生活,如这些图片所显现的,她可能比你日夜
为之操心的那些商业上的事要生动得多,也丰富得多。

  责任

  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应该表情严肃。我们大多数人承担着模子式的责任:年轻时的责任是好
好读书、考大学、上MBA、当企业家;当了企业家之后的责任是政企分开、减员增效、做大做强,
现在到了尽社会责任了。但是,你最好的责任应该是让自己快乐地活着,同时也带给别人快乐。不
过,庆幸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鲜有人提及了,不然,会累死不少人。

  “……今天,比尔。盖茨捐出了自己的财产,香港李嘉诚先生也捐了,大家似乎都想把钱捐了
,让我们很尴尬。”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第五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的演讲惹来在座众多企业家的会心
笑声——终于有重量级的同行公开替他们抒解心中不畅了。

  2006年,随着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巨富捐赠步伐的加快,国内媒体也树立起了自己的慈善
榜样,如黄如论(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余彭年(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长)、翟美卿(香江集团
总裁),而牛根生的“老牛基金”市值已过25亿元,更强烈刺激着年轻的中国企业家阶层的神经。
社会舆论简单地把捐赠与社会责任等同起来,体现了中国人消解舶来事物的拿手好戏,因此招致企
业家的反感,在情理之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年期的”(吴敬琏语)中国企业就可以不负责任,正如不能因为“功课好
就是好学生”这一判断的失误而推导出“功课不好就是好学生”或者“做不做好学生无所谓”的结
论。

  很多企业家把“做好企业”视作最大的社会责任,无可辩驳。问题在于,把企业做好的标准是
什么。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保障水平低下而导致民工荒,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榨取利润,与政府官
员的亲密关系成为竞争的有力手段,这种模式下的“成长型企业”在今天已经不受欢迎——来自国
内的愤怒目光和国外的怀疑眼神将使它们无所立足。在这个意义上,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

  博客

  从功能上讲,博客与论坛相仿,都是向公众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过,博客不用正襟危坐,焚香
沐浴,正人君子般坐在论坛上,有模有样地作主题演讲,或者热心回答台下的提问。在博客世界里
,你可以自由表达,身体姿态也可以随意,不用担心主席台上的凳子不舒服,抑或台上的嘉宾有跟
自己不对付的,抑或膀胱抗议。

  过去的一年,企业家博客队伍迅速壮大,人们因此获得了与企业家阶层亲密接触的简捷路径。
大众博客里的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企业家博客中找到。

  博主对留言的愤怒。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因为不堪匿名留言者的谩骂,
黄发出声明,不再写作博客。他的态度并未影响到后来者的情绪:开博者继续开博,谩骂者继续谩
骂。

  博主之间的刀枪剑影。以年初的任、潘两个地产商之争最为著名。任志强提出城市居住区分为
穷人区和富人区是正常的,出身穷苦的潘石屹感到受了伤害,起而伐之,尽管他从未给穷人盖过一
栋房子。而关于徐工究竟应不应该卖给凯雷,主张“不能贱卖”的三一重工(37.9,0.63,1.69%
)总裁向文波与另一身份不明但显然站在“该卖”立场上的“响云霄”展开旷日持久的笔仗,致使
此项交易受到国资委与商务部高度重视,凯雷无法按既定计划绝对控股徐工。

  “粉丝”的追捧。王石、江南春、袁岳等人在博客里与“粉丝们”构建着“和谐社会”,上面
的留言或温情款款,或用调侃表达仰慕,其乐融融。

  博客使企业家与大众在虚拟世界中达到了平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那些在传统媒体上拥有更
多话语权的企业家在互联网上也垄断着点击率。类似“芙蓉姐姐”的小人物成名神话在写博客的企
业家中尚未出现。

  大国崛起

  这应该算是一个群发的集体梦想,这个梦想远比进入世界500强要显得更加无私和志向远大。

  临近岁末,一部介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的崛起
历程的纪录片引起轰动,它的名字叫《大国崛起》。

  这部12集系列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因而被赋予了某种符号意味。很多人愿意相信,那些崛起
的国家的历史中,包含着中国的未来。它应和了近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但比后者更
理性。

  很少听到企业家们对一个电视节目津津乐道,这一次,他们在博客中,在俱乐部里,在饭桌上
,谈论《大国崛起》。经济强大是国家崛起的基础,作为这一基础的主要提供者,企业家们在电视
机前油然而生使命感和自豪,可以想见。

  人类的崇高感在一些特殊的氛围下很容易被激发,要长久保持却比较困难。孟子说,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孟子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最后说,求在我者也。

  与企业家以及更多的中国人共勉。

  股改

  现在,股民们不是在交易所,就是在赶往交易所的路上。

  沪深股市在2006年下半年掀起了狂飙,指数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五年来,中国的股民们基本上
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股东账号和交易密码,现在,他们不是在交易所,就是在赶往交易所的路上。

  按照一般的说法,是股权分置改革恢复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事实上,中小投资者大多被股
市套牢多年,他们即使有信心也没有了足够的力气,来自大股东的补偿对于被补偿者的亏损,杯水
车薪。

  可以认为同意股改是中小投资者为中国股票市场所做的又一次牺牲。当然,他们同意与否并不
能改变这一趋势,在这个意义上,这些不断遭受侵害的小人物们的行为称得上悲壮。

  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让上市公司旧貌换新颜,它们仅仅只是具备了公司治理结构更完善的可能
。揭开价格成倍上涨的股票,下面依然是投机者紧张多疑的面孔。谁将是那个不幸的人,当鼓声消
失,却红花在握?

  所以,必须期待严格的法律,必须期待严厉的监管,以防股改前后都是最大赢家的大股东们恶
习不改,本着一个顾雏军倒下去十个“X雏军”站起来的精神前仆后继。

  户外运动

  一个人默默地在野外行走,这可能是脱离凡尘、强身健体的运动;一群人在户外活动,还有媒
体跟随,这多少有些行为艺术的味道了。

  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现世生活不能取得平衡的时候,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像卡夫卡
那样,躲起来写小说,天马行空活色生香,但可以一辈子不走出小镇半步;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熟
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尽量走得远看得多——据说在和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容易启发慧根,获得顿
悟。比如说,60年前的25000里长征就启发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崛起。

  应该说,这两种表达方式的门槛都不低。可目前为止,闭关写小说的商人不多,热衷户外运动
的企业家倒是越来越多。2006年11月25日,“全球通-新浪号”归航,王滨和他的船员们再次被冠
以“英雄”、“勇士”之类的称号;王石在坚持多年登山、行走运动之后,终于在2006年底“加冕
”成为中国企业领袖年度影响力排名第一——这是社会影响力超越商业影响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件。这大概是中国商业第一次因为有人不停进行户外运动所获得的最
高荣誉了。

  所谓“户外精神”,不仅是从西装革履到卡其登山装的转变,也是从私人办公室到公众领域的
延伸——做生意不仅是和商业伙伴、职业经理人、律师、投资人打交道,在越来越透明的商业环境
下,还要学会如何和公众打交道。

  不过也有人说了,登山、航海、沙漠行走……所有这些户外运动都有媒体的参与,公众和媒体
的在场让这些昂贵的户外运动越来越像行为艺术。这话没错,可当年三岛由纪夫死都参不透的禅宗
公案“南泉斩猫”,不也是行为艺术么?

  踏遍青山,然后拈花微笑——这就是王石们的标准姿势了。

  艺术

  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修身的状态。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但凡有了一些钱,都会跟艺术扯上一
些关系,不然,不足以显示出品位来。

  梵高。中年人。生于荷兰。身患抑郁症的天才画家。因为对自己又爱又恨而失去了一只耳朵。

  如果他身着杰尼亚从湾流私人飞机上走下来,一边向粉丝挥手,一边露出手腕上的百达翡丽,
然后坐上一辆兰博基尼消失在你的视线里——这时候你恐怕很难体会向日葵黄和兰博基尼黄的区别
。

  这就是2006年国际私人物品展上的顶级艺术展品给人留下的印象。当梵高的作品和珠宝、跑车
共处一室,经受不合理的强光照射并被明码标价的时候,你很难觉得它美。只会觉得它贵。

  但这就是目前奢侈品消费的趋势:艺术商业化,商业艺术化。艺术品和奢侈品的界限越来越模
糊,最高档的奢侈品就是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的功能越来越趋同,最高端的消费也是一种投资。如
果将来购买一幅梵高的油画可以得到更多的免税优惠,那么它还会更加昂贵。

  那幅荷兰时期的梵高油画当时并未卖出。但是一个月以后,香港地产商人刘銮雄以1.3亿元人
民币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一幅毛泽东的肖像画。这幅画的作者安迪。沃霍尔像塑造猫王、玛丽莲。
梦露一样塑造了中国伟人毛泽东,三十年后,这幅画的意义被一个中国商人重构。

  如果沃霍尔还活着,这个事件和这个时代足够刺激他再来一次创作。这个人曾经对着纽约帝国
大厦一动不动地拍了8小时,拍完现成就是一部485分钟的纪录片,据说为了表现一个日益商业化和
失去活力的时代。不过,这个人也说过:“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而商业是最成功的艺术。”

  黑色幽默

  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尴尬的情绪或人生状态。精明的商人有时候也难免碰到和普通人一样“天
算不如人算”的事情。

  看过《兄弟连》,发现二战战场上有很多黑色幽默。比如,第一个阵亡的德国军人是被日本人
杀死的;第一个阵亡的美国军人是被苏联人杀死的;而美军阵亡名单中,除了巴克利中将外,军衔
最高的是莱斯利麦克莱尔少将——他是被美国陆军航空队杀死的。

  商场的兄弟连里向来不乏窝里斗,黑色幽默也就不少。自2007年1月1日起,何经华将投奔金蝶
,担任集团行政总裁。所谓“南金蝶北用友”,从2002年4月到2004年11月,何正是用友的CEO.

  又一次商场“无间道”。也许将来一有风声,何经华就会如梁朝伟刘德华般两头不到岸,备受
质疑,只好长叹一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就在2006年,已经有人还了。主角更精彩:曾经据说
亲若父子的任正非和李一男。

  2006年圣诞节到来前4天(12月21日)的下午,湖北天发集团掌门人龚家龙在庆祝天发石油上
市10周年大会上,春风得意,鼓励员工们“要把握机遇,克难奋进”。这时,几个穿着制服的人来
到会场将龚家龙带走了。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抓。

  所谓黑色幽默,标准解释是“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时的玩笑”。问题是,为什么中
国商界一再上演的黑色幽默,主角大多是职业经理人?在资本面前,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和宿命到底
如何?

  关于这群人,曾经有很多名言:

  2006从亚信辞职的张醒生说:“一个职业经理人,虽然是企业的领导,但还是一个丫鬟。”

  李开复敲开比尔。盖茨的门交辞职报告的时候,盖茨说:“我们早就有告Google的计划了,就
在等一个副总裁级别的人辞职,这样起诉就合适了。”

  当初何经华离开用友的时候,极其煽情地说:“没有人能永远牵着你的手。”看,当时当地,
十足一个宿命论者。

  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谁能料想到顾雏军岁末的那把眼泪里的悲情?

  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顾雏军的绝食、眼泪、绝望戏剧性上演。一个曾经成功的男人在面临
审判的时候,表现远比我们想象当中更脆弱。

  顾是一向凌厉自信的人。面对外界的质疑,据说他有三样东西难以被改变:吊带裤、大号镜框
和倔脾气。他可能多少有教父情结:最喜欢去的一家酒楼包厢名字是“主沉浮”、“点江山”、“
定乾坤”;面对一些敏感问题,他也曾经不屑一顾——“没人可以说三道四。”“我做企业,干卿
何事?”“我把企业做得那么大,我到底错在哪里?”

  现在,他瘦了很多,说,自己回国时还是一名亿万富翁,现在却落到这种地步。相比之下,电
影里教父的结局可能更有尊严一些。无论如何,“那么大一个上市公司,钱说没就没了,他总是要
负责的。”

  这个责任谁来负?怎么负?这种中国式的个案追问从盛宣怀的官商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商
人的个体命运向来纠结诸多体制性矛盾,这种追问,也绝不是对弱者的同情可以回答的。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看《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20期封面故事《为财富辩护》。又
或者,等顾雏军情绪平复下来,这位天津大学硕士可能会写本自传。毕竟,在文学爱好者看来,任
何眼泪都不会白流。

  严介和

  “我真傻”,这句祥林嫂的经典台词可以用在严介和身上。他喋喋不休地如祥林嫂般地向各路
媒体重复着说一件事,他有钱去还债。“严介和”作为关键词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言多必失”。

  比起2005年的富豪榜风波来,严介和在2006年的遭遇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一个那么爱说话的
人突然闭紧嘴巴,却未引起太多注意,只能说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声音。

  而严介和曾经的滔滔不绝似乎并非出自他的本意。故事仿佛是这样:媒体的不断挑逗让严介和
乱了方寸,但是他很快爱上了挑逗者,进入了忘我的媒体生存状态。倾诉的欲望使他来不及修补话
语中的漏洞,他可能不是一个骗子,但听起来很像。

  表现欲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严介和今天甚至被私人债主起诉的局面不得而知。但是它肯定起了
作用,它为严介和招徕了过多他并不需要的目光。中国的企业家里,有多少人禁得起这样持续地打
量呢?

  尽管被银行逼债、被法院动用威慑机制限制离境与高消费、被人因区区几百万元告上法庭,但
严介和仍然没有倒下。按照我们的经验,严介和此时应该在监狱里才对。但还没有迹象表明这件事
即将发生。

  如果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害了严介和,他肯定会为此后悔不已。那么,作为2006年关键词
之一的“严介和”,其真正含义应该是“言多必失”。

  女首富

  从刘晓庆到张茵,富豪榜上出现女首富的意义,可能是来自国外的制榜者们为了验证自己所理
解的一句中国曾经的流行语:妇女能顶半边天。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敬佩。

  估计到现在,也不会有太多人真正相信,中国最富有的人是个女的。女人到底是不是男人胸口
一朵漂亮的胸花?很奇怪,多年来,这个问题似乎第一次被大家正经地讨论,就好像女人从来都没
做过生意似的。一切只不过于那为2006年出了一个女首富。

  对于上一自然段的问题,男企业家们的答案如下:第一,做不做胸花是女人自己的选择;第二
,一朵好的胸花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得了的,门槛其实挺高;第三,女人除了做胸花也能干点别的
,比如做男人的望远镜。

  有调查证明,英国的富豪榜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比中国要多得多。差别在于,英国女富豪大
多是通过遗产继承致富的女继承人,不像我国,成名的女商人尽管身边都有丈夫或者兄弟作为合作
伙伴,但财富还都是白手起家。

  其实性别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是不是女人经济地位改变以后,说话也
会更有分量?有人说了,比经济地位更重要的是政治地位,中国女人话再多,再有钱,也不能说多
有话语权。
※ 来源:未名海外人才网 http://www.Rencai8.com ※
第1-0,共0[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猎头合作 | 使用说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Unknown Space, sinc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