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职位搜索     企业搜索
未名海外人才网论坛 >> 职场新资讯 今日主题:0 今日文章:0 总主题:358篇 总文章:358篇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第1-0,共0[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2007-01-10 03:54:21 [联系我]楼主
 用户:dyduan
 性别:女
 地区:中国大陆, 北京
中科院百人计划向世界各地华人敞开报国大门 [引文回复][回复
     当年回国时,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曾激动地说:“有些人问为什么要回国,我说,你为什么不
回国?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如今,“百人计划”入选者们微笑着说:“我觉得自己回到国内的研究所就像又回到了家。”
    “在国外,我充其量只能做听人吆喝的Bench Worker(打工仔),而在国内,我却是说话能算数
的Group Leader(团队领导)。”
    这,源于1994年中科院启动的“百人计划”向世界各地的华人人才敞开了报国的大门!
    科研人员最感痛苦的莫过于创新思路无人理解,然而让化学界年轻的科学家江雷兴奋的是,他
终于遇到了知音。19 98年,江雷从日本到北京参加海外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
和化学所领导亲自到江雷下榻的招待所看望他,和他敞开心扉地聊天,向他介绍“百人计划”并希
望他加入中科院化学所,从纳米界面结构课题入手,一方面搞应用基础研究,一方面搞企业化运作
,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这个思路与江雷的意愿不谋而合。
    2002年11月,有一条轰动科学界的新闻:曾任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颜永红,和曾是他麾
下的六位科研人员先后“跳槽”,来到了中科院声学所,组建了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
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声科院所长田静给在美国任教的颜永红发电子邮件作自我介绍,并邀请他来
研究所工作。当颜永红回到北京时,素未谋面的田静举着接站牌,亲自到机场迎接,颜永红感动万
分,俩人相见恨晚。“从大里讲,我受中科院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精神感召,从细里说,我受
田静所长为人、做事的精神感召。”颜永红说。
    王恩哥所长作为物理所最早引进的“百人计划”入选者,深知优秀人才对创建“国际一流”研
究所的意义。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时研究所要“跟踪”相当长时间,甚至启动“应急程序”,
特事特办。“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说我们‘求贤若渴’一点也不为过。”
而原物理所副所长则说:“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由‘慕其名’到 ‘感其行’。”
    人才争夺战背后的经济利益
    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实施的是国际范围内的人才战略。世界各地大批人才蜂拥而入,
每年带给这些国家巨大的经济利益。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万人才流向发达
国家。1961年~1985年,英、美、加三国就从人才流入中获益1000亿美元。美国是人才竞争最大赢
家,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中,1/3以上是外来移民。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承认,技术移民“
带来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变得更加富强。”日本也通过“世界科学家计划”引进国际人才,保持其
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进入90年代后,国际科技经济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科学技术对于经
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成为决定新一轮经济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在信息时代发展知
识经济,人才成为各国战略目标,人才争夺战在全球范围内愈加激烈。一方面,富裕的国家和富裕
的大公司在疯狂地掠夺人才;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或者相对贫困地区的人才危机在进一步加重
。在中国,“文革十年”给科学界带来的浩劫和留下的巨大创伤一直影响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
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同样面临着人才断层、设备落后、资金短缺的严峻局面。祖国的
科学事业百废待兴,面临着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在这个关键时刻,中科院党组
审时度势,于1994年在全国启动了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百人计划”。
    创新与人才并进
    “百人计划”最初的目标是从国外引进100~200名优秀人才,培养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1994年, “百人计划”从国内外吸纳了第一批人才,共14人。而该项目经费完全来自中科院自
己的科学事业费,国家财政没有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直到1998年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
试点”,这种艰苦的状况才有了改善。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提高了对
    中科院创新经费的投入,并对“百人计划”提供每年2亿元的专项资金,以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此后“百人计划”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科院的目标再也不是“百人”而是“千人”。
    1998年~2000年是“知识创新工程”的一期阶段。“百人计划”包括“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国内“百人计划”、项目“百人计划”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百人计划”等
。2000年进入二期以后,中科院及时有效地改进、完善了管理办法,于2001年,增加了以创新团队
方式吸引“海外知名学者”的内容。
    2006年,伴随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中科院的科技发展目标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在五年之间,从海外陆续
引进500位杰出人才,以国内“百人计划” 支持西部地区及部分特殊领域单位引进100名国内优秀
急需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基地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项目的部署,以项目“百人计划”引进支持200
名优秀人才;继续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杰青”)获得者给予后续支持;在创新
三期将更加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科研启动支持、为博士后提供资
助等方式,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
    “以德为先”
    前一段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学术丑闻震惊世界,非但没有为国争光,反而极大地损害了韩国在
国际上的形象,更为科学界敲响了警钟。对此,中科院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于严重违背科学道
德,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入选者称号,按评估不合格处理并强制返
还全额支持经费。院收回的经费将上报财政部,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处理。”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的首要标准是“以德为先”,学术道德被列入评价体系。在专家答辩会
上,入选者要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科学道德、团队精神作陈述。
    高效缜密的管理制度
    “百人计划”学者之一、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从美国回来的主要原因,就是研究所推行的新
机制——行政管理和服务到位,为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段树民说:“既然国内研究所的管理
机制已经与国际接轨,研究水平也已经不低,为何我要舍近求远在国外工作?”
    中科院关于“百人计划”的管理制度经过了多次完善。
    2002年前,由研究所设岗招聘,由院统一评审后给予资助,研究所引人,由院和国家“买单”
,导致出现“资源导向”的盲目引进人才现象,即用人单位为了争取院的200万人才专项经费的支
持,不能真正从需要出发引进优秀人才,有些单位引进的人才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所的科技创新方向
不一致,引进后得不到研究所的进一步支持,从而变成了“科研单干户 ”,严重影响了计划实施
的成效,甚至造成了人才闲置的局面,浪费了人力、财力。还有些单位虽然获得了“百人计划”的
支持,但入选者实际上并未真正回国工作,完全违背了实施“百人计划”的初衷。针对这些问题,
中科院改进了管理模式,改变为“研究所自主决策,由院择优支持”,研究所按照标准自主引进,
院审查合格后即给予“百人计划”称号,这些入选者回国后在研究所提供不少于70万元经费的支持
,工作一年后再参加由院统一组织的择优支持专家评审,通过者方能获得院的专项经费支持。如此
一来,研究所可自主地根据自身需要引进合适人才,院则根据人才的水平和综合素质择优给予支持
,实现了人、财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
    中科院一直在与时俱进地改进管理办法,除根据发展需要提高入选标准、加大研究所的前期支
持、规范评审程序、加强过程管理外,还努力为“百人”学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减
少他们的繁杂事务,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提高了计划的实施效果。
    “我们不允许浪费纳税人的一分钱。”
    “中科院的经费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来自广大人民的血汗钱,我们不能也不会浪费这笔钱。我
们要对党、政府和人民负责,对得起他们的信任与期望。”中科院“百人计划”办公室主任李和风
斩钉截铁地说,“为确保人才的质量,中科院对人才工作层层把关。”
    除了以上提到的严进制度,在入选后的工作中,还有各类竞争激励制度,例如在年终评估中,
评选出不超过20%的优秀入选者,由相关创新基地和专业局通过方向项目等形式优先给予支持。与
此匹配的还有严格的管理与评价制度。
    管理要求中明确地规定,“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入选者及年度考核结果明显未达到计划要求
、预计无法按期完成目标者,将及时停止其研究计划,取消其入选者称号,收回全部院拨专项经费
。对于评估结果为不合格者,将收回全部院拨专项经费,并通报全院。”
    截止到目前,共取消了160个“百人计划”入选者称号,有七个项目在结束后的审批中被判不
合格,并由研究所将 200万元经费如数返还院财政。
    “因此很多人反映压力大,但我们的体会是,只要目标明确且符合研究所的创新方向,能全心
全意地率领一支团队潜心研究,绝大多数的‘百人’学者都会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由‘百人’学者
向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转变。”
    12年的奋斗,成绩斐然
    12年内,“百人计划”在各个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化学所研究员江雷,在纳米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由他开发研制的“纳米开关材料”将有望应
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科院寒旱所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创造性提出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设计新思
路,为铁路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设计参数,对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和环境演化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牵头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间接液化成套技术——煤制油,就是煤炭液化技
术,成功进行了中试,形成了综合技术开发的能力,我国也因此成为第四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
家;
    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及配套任务;
    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
    研制成功“龙芯”CPU通用芯片和“曙光”“深腾”系列超级计算机。
    ……
    到目前为止,“百人计划”入选者共计1067人,其中引进国外杰出人才849人,国内“百人计
划”218人,另外支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获得者138人和海外知名学者224
人。同时作为一个人才培养计划,“百人计划”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截至目前,“百人计划
”入选者中已有254名获得“杰青”,占中科院该基金获得者总人数的47%;有20名当选为院士,24
位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7位担任了“863”项目负责人, 85位走上所级领导岗位,53位
被聘为实验室主任,实现了其培养学科带头人的目标;另外,“百人计划”学者已完成19 5项重大
创新任务,有71人次获国家奖。这一连串显耀的数据背后是我们蓬勃发展的祖国,这一连串数据预
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使我们在这场国际性的人才争夺战中,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和信心。 

 
※ 来源:未名海外人才网 http://www.Rencai8.com ※
第1-0,共0[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猎头合作 | 使用说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Unknown Space, sinc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