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其群
复旦大学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8年4月14日在合肥举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墨子论坛上,汤其群院长接受了未名海外人才网的专访,就上海复旦大学对海外人才引进的情况谈了谈个人对中国学者回国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复旦大学对海外学者回国发展的扶持政策
我认为所有海外学子在决定是否回国发展的问题上,主要考虑工资待遇、启动资金、个人住房和孩子教育这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工资待遇和科研项目启动资金这两方面,复旦大学向来是做得比较优秀的,与国外的大学相比也很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房子问题,一方面,上海的房价众所周知,但学校依然作出努力替学者承担几乎一半的买房置业的费用。除此之外还为刚回国的学者提供中转房。但与中科大校区相对较密集的校区相比,复旦校区众多,跨度较大,而住房的位置就牵扯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比如复旦本部校区复旦附中和复旦二附中就是全国重点中学,但其他校区的学校相对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不过,复旦一直在完善和集中教育资本上不断努力。因为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对于许多学者来说,相差几万的个人收入并不是非常重要,相反,真正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项目上,解决照顾家庭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实质上更加重要。
中国高校和国外学院相比独有的优势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体现在很多的方面。国外很多人在做科研,但许多人的科研项目并不能对接到社会上的重大问题,比如在生命科学这个领域,用你的学术研究去解决人类健康的实际问题其实更有意义。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吸引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考如何把他们的科研项目对接到这样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
发表文章、论文并不是难题, 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内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地区能有什么帮助?学者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发表文章、申请专利。
我始终认为在中国搞研究,是将个人科研事业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实践性强,历史意义大,这同时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点。相比国外探索性的科研氛围,中国发展资金更加集中,比如科大近几年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发展,非常有助于引导行业内学者和专家的发展。再以生命医学为例,国家投入非常大,国内可用的人力资源也很好。
目前全国几家大医院都迫切的需要新型的研究人员。因为追根溯源,研究是推动医院发展、行业发展的基础。发现新的疾病、寻找对抗疾病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所以目前国内非常缺少在新科研领域参与新项目的科研人员。
给海外归国学者的一些建议
近些年,我们学院(复旦医学院)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有些海外经历。但要切记的是,不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学会结合中国的情况,用有限的资源做成更重要的事。
同时我还发现,许多回国的非常优秀的博士后,其实思维上并没有进入教授培养的系统。在学校,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授。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将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也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以生命科学为例,回国的学者要学会将个人能力和学校、和医院的临床特色结合起来,只想着个人如何发文章是体现不了最高价值的。我说过要和国家发展的整体大方向结合,将自己的研究项目结合到国情和民生的实践中去,这其实也是国家引进人才的最终目的。